■趙薇在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首執導演筒,即晉身億萬票房導演行列。
導演趙薇,完全是以職業身份示人,她不曾在自己執導的作品裏出演角色,甚至拒絕了諸多明星好友主動客串角色的好意。趙又廷和韓庚在她的片中塑造成極為平凡的形象,再普通不過的小城青年的樣子。她希望一切能退回到青春的本質裏面去,那關於***和熱望,失意,落寞,後悔,和一切都無法重來的難耐。
她的透明眼鏡片後是因為通宵工作全是紅血絲的眼睛,左眼還因着急上火長了眼瘡。今年她三十七歲,已婚,育有一女,導演系碩士畢業,一部票房過七億的作品。「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回頭看,甚至連青春都沒有好好回頭看過。」
她的素面朝天,衣着打扮一直被媒體批評太過隨意,「我以後應該在意點,以前就是太不在意了。」就算做最紅的女明星時也沒在意過。
撰文:鞠白玉
■趙薇的成名作《還珠格格》,讓她成為全球最紅的女明星。
從不想被人注目
十五年前趙薇作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商業影響力的名副其實的女星,她自己尚是一個孩子。她年輕到對名氣和財富都還沒有明晰的渴望,這一切就像洪水一樣撲面而來了。她甚至也沒能從容地享受這一切,因為是是非非也接踵而來,她疲於應對這一切。重要的是舞台上那些明艷的形象於她而言是陌生的,她像是被另外一個人佔據了自己的生活。她本來的生活那麼簡單明白了,甚至她從不願意出任何風頭,「就是那種做為醜小鴨去陪襯別人也很開心的女孩。」
她的整個青春就裹攜在這種洪流裏,於是她不斷地想向後退,退到一個能讓自己安心的角落。當年她想重回電影學院讀碩士時,一個老導演非常惋惜:一個年收入過億的女演員,何必再把時間浪費給書本?回到課堂上她就像上了岸,安穩紮實地把課程讀完,中間結婚生子耽誤些時日,直到如今把畢業作品補上,一部《致青春》,致同代人,也給自己。
片中女主角的性情樸實活潑,對愛情對友情的擔當和勇猛,有她的影子。她從初中考到蕪湖師範,女同學風聞有個叫趙薇的女生很美,軍訓時注意到她,不覺有些失望。她是好看,但是完全沒有小公主的姿態,像束大野草。
她的少時好友多是男孩,他們從未把她當女孩看待,她和他們是每天都混在一起。近二十年過去,她看到他們,仍然熱烈大聲叫他們的名字,拍他們的肩,抱成一團說笑,還是有一種天真無邪的少年氣。
「她從小到大都可以稱得上是『義氣』。她有光彩,但是從不去壓住別人,她的光彩是暖洋洋的。」她的好友回憶道。
看她十幾歲時留給同學紀念冊裏的黑白小照,短髮齊耳,那樸實樣子看上去和華麗的星途無關。所以這一切也讓她有宿命感:「一個從不想被人注目的人,絕不想在生活裏成為焦點,和漂亮沒甚麼關係的人,最後是這樣一種職業。」
■趙薇從不介意演醜化角色,像《少林足球》中的阿梅。
女孩應要富養
給自己的作品選女一號時她看了千百個女演員來試鏡,「但凡有幾分姿色的女生,總是帶着社會氣,你能從她的面目中想像到她平時的生活是甚麼樣子。」
「可是女演員不紅也不行,她需要舞台和觀眾,如果不紅,一點價值和意義也沒有了。如果有才華有魅力,做大明星沒甚麼不好,長得不漂亮也可以成為靈魂人物,觀眾總會通過演技發現你,真正的才華不會被忽視。可是如何能沒有社會氣,可能就是一個人不要在生活裏的慾望太強,雖然這很難。所以,女孩從小還是要富養,長大後才不會為了一點利益就出賣自己。」
所謂富養,也不是奢華,她就認為自己的家庭在物質和精神上都不曾對她有半分虧待。「父親是工程師、母親是小學老師,蠻好,我從沒有看到過他們生活艱難,需要我去為物質打拼、為家裏解決負擔,這些都沒有過。只是很簡單很快樂着,為點小錢去傷自尊的事是不可能的。」
她當年從師範畢業要去讀表演學校,母親很爽快地同意了,「她自己年輕時唱歌很好,長得也美,很多文工團來家裏請她,可是因為出身問題她一直沒能圓了這個夢,只做了一個小學教師,所以當我想去做演員,她想的不是名利,她只是覺得,和藝術有關,就是好事。」
而後她紅到全中國沒有人不認識這張臉,她父母仍然願意在老家過着樸素低調的生活。「我也奇怪,別人成功了三姑六婆都會找上門來,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沒有這回事,外婆過世時,要兄弟姐妹家各拿一萬塊錢辦葬禮,也沒有人說我媽媽家條件好應該多出。」
享受不了孤獨
她回憶十幾年前那火箭速度的紅,「還能怎麼樣?剩下的時間就只能往內心裏找,看自己還能有沒有甚麼可挖掘?搞創作吧,這樣算一點職業追求吧。」
她沒法像少女時那般無憂無慮了,人又敏感,有人說她有青春抑鬱症,也有人說是文藝青年病。可她骨子裏渴望平常的生活,這是個人選擇,她有這個權利。「文藝這個詞,總被誤讀和貶低,我不覺得一個人愛好藝術就得和別人生活得不一樣,文藝只意味着對精神層面的追求,它決定你的心性。但你的生活靠不靠譜,完全能自己選擇。」所以她寧願去追求一種更為尋常化的生活,她形容是人間煙火。「我的愛情觀蠻健康的,從小到大沒變過,從沒放棄追求美好的真摯的情感。當然很難說甚麼樣的人我會一眼愛上他。但我知道我不喜歡乏味的人,一定要找一個有意思的人結婚,我受不了枯燥,也享受不了孤獨,我不喜歡特立獨行的人,愛有煙火氣的男人。」
但和黃有龍的婚姻她形容為:當時彼此非常不了解,只是憑感覺和直覺。「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感覺是準的,我做的所有事情他都支持配合。」結婚生子這件事讓她更為輕鬆,「起碼人生大事都解決了,該幹嘛就幹嘛去。當媽媽能讓一個女人有擔當有承受力,都是好事兒。」
■與黃有龍的婚姻,趙薇形容為「當時彼此非常不了解,只是憑感覺和直覺」。
■《致青春》有關錦鵬監製,不過電影宣傳不多,只因趙薇不想觀眾過度期待。
■《致青春》中趙又廷飾演普通的小城青年,也讓趙薇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。
尊重每一次體驗
她抽着「阿里山」牌子的煙,工作室裏煙霧繚繞,和她的工作團隊聊工作聊到嗓子沙啞,整個人既沒有裝飾也沒有掩飾。在她身上突然看出一種豪邁,是和她年少歲月一脈相承下來的氣息。
《致青春》從建組到拍竣幾乎沒有做過宣傳,儘管有金牌編劇李檣和關錦鵬助陣監製,她仍不想讓人過度期待,「像打仗,總得輕裝上陣。還不知道自己會弄出甚麼樣的東西來,人盡皆知會讓我有壓力。」
她總強調「生命力」,她出演的角色,她在導演作品中的表達,都圍繞着生命力展開。「我就一直特別癡迷於這個,一個人年不年輕不在於長相,全在於力量,人若有了這個,就算你是個一路悲催的人,起碼也是一個可敬的人。我很崇拜這個。」
但她也自有一種對生命無能為力的悲觀。她去河南看望李檣病重的父親,回來一路都覺得感傷,「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受苦,千真萬確。無論你曾經多麼堅強,在最後的時刻除了痛苦之外沒有任何別的表達。人一生走得那麼漫長,走之前仍然還要受一遍苦。」
她在光怪陸離的娛樂圈裏走過一遭,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苦楚,面對謠言、中傷、攻擊,為着商業上的身不由己。「從沒有人問我難受嗎?現在回想起來是難受的。但那都是成長吧。人要尊重每一次體驗,尊重內心聲音的變化,去做一些別人看起來或對或錯的選擇。」《致青春》講的是青春有悔與無悔,那麼她的呢?她就朗聲笑,沒有回答。片子的全名是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。一切終將是逝去的了。
趙薇:
1976年生於安徽蕪湖市,曾就讀於蕪湖師範,謝晉恆通明星藝術學校,199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,1998年以電視劇《還珠格格》成名,2008年入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。電影代表作:《花木蘭》、《畫皮》、《赤壁》等。導演處女作: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。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supplement/culture/art/20130615/182977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