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這些老一代佔着毛坑不拉矢已經這麼多年,應該是青春的一代開始消費自己的文化和回憶的時候了。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的名字仍然很有祖國feel,但內容卻是絕對全球化兼資本主義的。趙薇不愧是生活在中國的現代女性,比起我們沒在內地生活過的大男人的作品,實在有質感得多,這是她們自己的青春生活呀!
趙薇沒有完全擺脫類型電影的框框,尤其前段的愛情故事,和刻意的抽取有代表性的各個角色來演出這個場景,非常概念方式的人性設定,證明編導有強烈要反映他們那一代的「實況」給觀眾的野心。
楊子姍的角色一開始便是個可憐又可愛的設定,為了跟男朋友一起唸書,努力考進了同一所大學,結果來到後才發現男友不告而別。但這個角色沒有停留在傷心的原地,而是更積極地去生活,跟男性和女性的朋友都親密快樂地生活,最後展開了影片最重要的一段男女愛情故事,這份熱力和燦爛正是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,她告訴我們青春便應該這樣過的。就是這團火,燃燒起我們感官的熱情,讓我們無論事實上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,也幻化成了自己的集體回憶。
趙薇在節奏處理上最令我驚艷,尤其前段在學校的日子,每一場戲都緊接而又簡單,明快的腳步走出陽光的步伐。熱鬧而不嘈吵,多采而不混亂。可惜的是人生果然是可悲的,當青春逝去的時候,我們便失去了方向,沒有群體的大學生活,沒有了刻骨的愛情,影片連顏色都變得灰藍。我不想批評電影內角色的生活選擇,只是覺得青春逝去得太快也太莫名其妙了。尤其是楊子姍的角色,她的兩個曾經深愛過的男人,都回到她的身邊,都經歷了另一種青春以外的生活。愛情變成了不再浪漫,於是便不可愛了,而趙薇為了交代每一個被設定的「典型角色」的結局,委實是拖得太長了點。成長變成了無奈,人生似乎應該在青春過後便終止了,令影片拖着長長的悲哀尾巴。
撰文:仰止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entertainment/art/20130620/18304733